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Hollerith

Hollerith - 發明數值統計機
美國憲法規定每十年必須進行一次人口普查,1880年排山倒海的普查資料就花費了8年時間處理分析,因此美國統計學家Herman Hollerith在1890年開發出一種排序機,利用打孔卡儲存資料,再由機器感測卡片,協助美國人口調查局對統計資料進行自動化製表,結果不出3年就完成戶口普查工作。何樂禮在1896年成立製表機器公司,幾經併購,後來成為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IBM)的一部分。到了1950年,IBM的卡片已在業界與政府機構廣泛使用,為了讓卡片可作為證明文件重覆使用,卡片上都印有「請勿折疊、捲曲或毀損」的警告字樣,這行警語後來還成為後二次大戰時期的流行標語。
直到1970年代為 止,不少電腦設備仍以卡片作為處理媒介,世界各地都有科學系或工程系的大學生拿著大疊卡片到當地的電腦中心遞交作業程式,一張卡片代表一行程式,然後耐心 排隊等著自己的程式被電腦中心的大型電腦處理、編譯並執行。一旦執行完畢,就會印出附有身份識別的報表,放在電腦中心外的文件盤裡。如果最後印出一大串程 式語法錯誤之類的訊息,學生就得修改後重新再跑一次執行程序。打孔卡直到今日仍未絕跡,其特殊的尺寸(80行的長度)在世界各地仍使用在各式表格、記錄和 程式用途上


馬克一號(Mark Ⅰ)由哈佛大學與IBM公司合作發展出來,以繼電器為主要元件的自動程序控制計算機,於1944年正式啟用,其內部有72個儲存記錄器,每秒可執行3個加法運算。


電 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的發明。 本時期的計算技術已發展至大型計算功能時期,由赫來瑞茲所發明用以做人口調查的統計機,具有資料輸入的打卡機、電子閱讀機及累加器等設備,就是今日電腦的 起源;機電器式計算機(馬克一號)則是由哈佛大學與IBM公司合力發展,主要是以繼電器為主要元件,其計算能力已較以往大增;而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ENIAC)的發明,使電腦正式進入發展階段。

資料來源: wiki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